当沉浸在悲伤、紧张不安等情绪时,你会听音乐纾缓吗?最近小若读《听情歌,我们听的其实是……:从认知心理学出发,探索华语抒情歌曲的结构与情感》是跟音乐心理学有关的书,从歌曲结构、歌词意境、使用乐器、音乐转折等方式,让音乐缓和情绪,故分享本篇书评,告诉你:伤心时为何要听情歌?
伤心的时候才要听慢歌
曾有人说伤心时不要听情歌,我每次听却总会慢慢渲泄不愉快的心情,当看完书中分析後,才体验其背後原理,意即人们从生理或心理的角度,悲伤情歌都能渲泄情感。
根据研究显示,从生理层面而言,音乐优先影响脑部的情感中枢,使血清中的催产素上升,这种常见於性高潮时,所以听欢愉的音乐让心情愉快;悲伤时听情歌则产生泌乳素,进而缓和情绪。
本书从心理角度提到,悲伤时需要找认同和情感陪伴而听伤心情歌,当听到与自己遭遇相似的歌词会产生共呜 ,像蜜友般唱出我们的心声,因不会被别人看见伤疤而感到安全。
情歌主歌vs副歌关联
当一首歌从主歌酝酿情绪到烘托副歌时,其旋律氛围落差会导致强化情绪与认知的感受力,最近《大娱乐家》的其中一首主题曲《 This is Me 》即是近期一首能代表这类旋律转折强的歌曲。说穿了,音乐善於营造意境,激发想像力、加强记忆力,好比说:在许久以後还记得听过的失恋歌曲,而电影音乐的剧情融入情感使让我们对歌曲产生情绪波动。
电影音乐 | 可可夜总会主题曲《勿忘我-remember me》10种版本
影评 | 可可夜总会:音乐是串连爱的美好记忆力
有些主歌与副歌则会加C段Bridge或middle eight间奏,它不一定有太大意义,可能是一句话,或与整首歌的主要旋律或音色不同。除了顺利连接副歌外,藉由音乐可让心境暂时抽离主副歌的情境,再听副歌时会有新的感受或认知。(比如:A-Lin的给我一个理由忘记、《 This is Me 》)。
书中更谈到听情歌产生的共呜不一定和爱情有关,也会与人际关系、工作、生活压力大产生关联,故抒情歌词中谈到的爱,可以延伸为广泛的感伤或其他通俗的情绪。也就是说,为不同范畴的事情感伤时,就算是听悲伤情歌仍会让心情好些。
音乐能缓和情绪吗?
实验发现,主歌与副歌间的旋律转折会因为对歌词或旋律认同使情绪产生变化,进而引发「肤电反应」,简单说:就是「被音乐感动得起鸡皮疙瘩」、「听到头皮发麻」、「被某人的歌声电到」等,最终让我们感觉舒服。
肤电反应是一种皮肤测量情绪反应的良好指标,在外界刺激1~3秒内产生後,会促进手部汗腺分泌,皮肤导电度随即上升。这多半发生在第一次副歌进行时或音乐转折,比如说:我不难过、十年、听海、洋葱、为你写诗、记得、崇拜、青花瓷等。
在指温测试中,发现部份悲伤情歌时,指温产生微笑曲线,意表一开始从主歌酝酿到第一段副歌时,指温开始下降,第二次副歌後(再诠释)产生认同与共呜,指温随即上升。故书中建议:听伤心情歌要听完整首歌,代表开始听歌时感到负面情绪,最终会转化正面情绪,平稳心情。
书中有更多对华语抒情歌的进一步描述,大多是耳熟能熟的流行歌,透过这些歌曲分析音乐如何缓和身心灵,窥见从未想像的思维。我看完书後把这些提到的歌全都重新细听数遍,不由得佩服作词曲者的功力,也建议您下回在伤心时听情歌时,不妨好好体会音乐带来的纾压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