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香港不能公映的电影。」
在去年金马奖,香港电影《少年》以黑马之姿,入围最佳新导演与最佳剪辑两项大奖,更夺下金马国际影展奈派克奖。继先前在台上映的纪录片《时代革命》,《少年》与《时代革命》的时空背景都是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,只是两部片以不同形式纪录这一切。《时代革命》作为纪录片,爬梳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整体始末与过程,而混合纪实手法的剧情片《少年》,则是聚焦在一群香港年轻人身上,他们身在这混乱世代该如何自救与救人。
故事背景发生在香港反送中事件之际,正值青春年华的香港年轻人,一夕之间扛起重责大任,历经多次示威及武力镇压後,多名年轻人先後跳楼自杀,以死明志。而电影《少年》的切入点就是一群参与抗争的香港年轻人组成搜救小队,试图挽救一位疑似要自杀的 17 岁少女 YY。与此同时,示威者在街头奋力抵抗,导致搜救小队出现意见分歧,到底抗争重要还是搜救要紧?一群少年们陷入一阵两难。
这样的故事,让我想起《时代革命》其中一个片段,某位受访者表示,当时全香港兴起一股集体自杀潮,社会处在一个很低潮的状态。就像不间断播放的挽歌,重复演奏着。英文片名 “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” 十分诗意,但在看完《少年》後,反而增添不少悲鸣意味。年少的他们真的能停留在这一刻吗?还是只能在未来遥望着?
《少年》这部片的存在十分特别,与《时代革命》不同,《少年》反而是把故事聚焦在一群抗争少年们的心境,多了不同的观点,更多了一份温情。而《少年》又与一般剧情叙事片不同,加入了许多纪实影像,等於很多片段与拍摄纪录片一样,是在抗争期间偷偷拍摄的,更因题材较为敏感,拍摄过程中遭遇许多困难。
《少年》是建构在真实事件下的虚构故事,片中的人物角色是虚构的,有和理非派、勇武派、开车支援抗争者的车手,也有社工等等,等於是《时代革命》所看到的受访者,几乎都出现在《少年》这部电影里。而叙事片与纪录片最大的不同是,能自由决定电影的一切,而不会受限於现实太多。在某次访谈中,谈论到有些人认为电影里出现过多巧合,导演则针对此回覆:
「因为香港已经没有天理,请允许我们的电影里还有天意吧。」
《少年》巧妙揉合了虚构与纪实之间的分界,这是电影才能建构出的虚构艺术。
《少年》以拯救一位少女为出发点,这背後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位中学生,代表的更是全香港人,在历经反送中事件的一切,该如何被拯救与自救?私心很喜欢片中全蓝色背景的片段,手拉手地拉起彼此,自身的伤痛该如何被接住,而一样受伤的人们又该如何接住别人的伤痛。《少年》这部电影是必须存在的,疗癒受过伤的人们。